第2930章(第3页)

 李青云坦言道,“达利汽车显然也看到了这一点,正在紧锣密鼓的布局新能源汽车。咱们安东的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发展已经初具规模,对于汽车企业而言,还是很有诱惑力的。” 

 听到这里,朱万青的眼睛就是一亮。 

 “书记,我也是这么看的。” 

 朱万青有些欣喜地表示,“听唐总话里的意思,明年他们达利汽车会新建一个电动汽车生产基地。咱们安东市,应该可以争一争。” 

 “是啊,争是必须要争的。” 

 李青云轻轻点了点头,“但是仅仅靠咱们市里努力,可能还不够~” 

 朱万青闻言,心里就是一突。 

 不过稍微一琢磨,他就明白了李青云的意思。 

 确实,安东市虽然汽车零部件产业链已经初步建立,但市场化的程度也好,产业链的完善度也好,都还不够。 

 想要引来达利汽车这样的“金凤凰”,除了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硬实力之外,还需要有省里大力支持才行。 

 这个支持,不仅是财政支持,还包括了政策的支持。 

 “省里对于全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,产业链布局和配套支持的力度有多大,很多时候会是汽车企业选择的关键。” 

 李青云的陈述还在继续,他解释道:“像豫东省,早在10年就出台政策,设立专项资金支持‘三电’技术研发,并要求各地市配套支持,形成全省一盘棋。” 

 “另外,财政方面。省里提供的贷款贴息,对于汽车生产商也非常有诱惑力。像皖东省财政厅,今年刚刚安排了3亿元的贴息,支持庐州、芜州的新能源汽车基地建设……” 

 聆听着李青云的侃侃而谈,朱万青脸上露出了郑重的神色。 

 确实,地级市想要吸引电动汽车厂商的投资,省级政策和财政支持确实是关键因素。 

 省里没有好的政策支持,地级市想要成事还是有很大难度的。 

 好在,李书记和唐总有交情。 

 在条件差不多的情况,朱万青相信达利汽车一定会选择自家安东市。